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第三章 《时尚美与工业文明》

这些文字,已经耗费掉我这一年的思考,和N个晚上的业余时间,这么多的字,或许根本没人看也没人在意,但是只要有一个人看,或许就是对我这么长时间积累的认可,我感谢这些朋友。因为写这么多字,真不如多画几张画来的过瘾和直接,但是我写这些思考,带着我这一路追寻艺术的真挚情感,不断的证明与否定,寻访了许多了不起的艺术家、哲学家、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学科对艺术的探讨,在此感谢丁锐大哥这一段给我的影响,也感谢凯文凯利的书,还要感谢历史上那些了不起的艺术家们,让我对这个世界和艺术更多的认识和理解,让我拥有一个挚爱的追求,让我变得更为谦逊,因为这些大家们让我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与渺小,让我知道还有更高的山峰要爬,我想,艺术这条路,我会一直走到人生的彼岸。又要耗费一个夜晚,让我们继续谈谈时尚美。我们谈谈何为时尚产物、何为时尚艺术,你只有从根里认识,才能创造时尚,也就是商业艺术。

我们聊一本书,叫《社会契约论》,里面说人类结构就是一个金字塔,底端的人都是奴隶、平民,就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上端的人都是贵族、皇室,这就是人类平衡的基本结构。你会发现,上面的人都是不需要劳动的,所以千百年来,这便形成了一个观念,不劳动的,都是高级的。

贵族们,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劳动的、有别于劳动人民的、拥有社会物质是富裕的、是有身份地位的,就会在原本那些常用的东西上加上没有用的东西。比如在衣服上挂满各种挂饰,一动就会掉的东西,头上做出各种诡异的发饰,好几个人帮忙才能穿上的要用支撑物撑起来的裙子……建筑上那些教堂是朝拜的地方,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的雕塑还有花玻璃,一个小破屋也能朝拜,其实他们都在想办法证明一件事,那些东西都没有用,那些没有用的美,才能证明
自己是不劳动的那群人,是需要很多劳动者服务的,也就是高级的。所以时尚的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看上去不是劳动者该有的,因为那些东西除了好看,在生活中没有用。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不管是日韩还是欧美还是中国武侠,都在往上堆那些没有用的花纹、盔甲、镶满宝石的宝剑等等,让他们看上去很华丽,但是是不适合活动和打斗的,越是不适合攻击打斗的武士服装,看上去就越是高级。

这种美感的形成极大的满足了屌丝们渴望穿上华丽服装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提高的虚荣心,在现实生活中屌丝们体会不到上层建筑的荣耀感,但是在游戏中只要花时间打装备,便可以穿上极其华丽有身份地位的套装。其实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其中一个分支。

于是工业文明就必须要不断的生产更多这些不需要的东西,来缓解人们虚荣心中的这个空洞。虚荣心从游戏中多么轻易就能获得,只需要用绘画和三维美术视觉呈现一堆金灿灿的衣服就能卖出游戏币,说白了大家花钱买的只是一串数字和电。现实生活中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CUCCI、LV、阿玛尼的设计,一个包包几万十几万,它的功能跟一个普通几块钱的布袋是一样的,就是装东西用的。但是人们都希望证明自己是不劳动的,是接近上层建筑的生活方式的,是高级的有品位的跟得上时代的。

人们会选择花几万买一个不需要的包包彰显身份。对于没有钱的屌丝们来说太奢侈,所以不如转移只要肯花时间就能同样获得这种心理诉求的虚拟网络上。这种需求养活了大量的商业艺术家,包括我。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的去画更多浮夸华丽的虚拟造型以吸引眼球,让玩家们购买满足虚荣心。

然后再紧接着寻找新的可替代上一个时间段的浮夸华丽,才能缓解工业社会不断推陈出新的需求,也才能缓解越来越多的虚荣心,更能缓解越来越多艺术从业者的就业机会。如今的娱乐产业,更像19世纪工业革命后带来的工业文明时期所带来的焦虑。

如今多到让人呕吐的三国、西游、武侠题材的游戏、电影,现在没有人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艺术题材,比如武侠这个词,是金庸的小说定义的;魔幻这个词是《龙与地下城》《指环王》这两部小说定义的;科幻是《星球大战》定义的……什么仙侠啊奇幻啊等等能定义出一个词汇来形容一种题材的新艺术作品在中国尚未呈现(盗墓笔记算是当今题材中的一个了不起的尝试,所以现在还没有能定义这个题材的词,叫恐怖?悬疑?还是什么,不知道。)。所以这些过去的艺术题材只能反复被工业文明不断复制、改造、使用着。

超人题材出了超人、蜘蛛侠、蝙蝠侠、一堆侠,好几家漫画公司都在出自己的侠,但是都逃不出是超能英雄题材这个框架,但是工业文明的需求就是,只要这个题材还能卖钱出产品,就找艺术家继续出老鼠侠、蟑螂侠去替代超人、蜘蛛侠。以创造新的消费时尚。工业文明都在等待艺术家、科学家、生物学家……各种家门的创造,艺术产业(影视、游戏、动漫、多媒体产业)也在等待艺术家还能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以缓解工业文明的焦虑。

动漫基地也都在愁这件事呢,愁找不到好的艺术创作作品,过去的题材已经做烂,现在大部分人做的东西都跳脱不出工业文明的产业题材,新的题材没有出现,但是又有这么多嗷嗷待哺的艺术行业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工业产品线上的产物,已经被生活逼迫的焦头烂额,基本没有余力去做什么创作。只能靠扎实的技术实力延续过去老题材的生产,他们大部分已经丧失了自主的创造能力,生存都成问题,就更别提创造什么艺术了,只会等待那些看国外做什么题材火了,咱就COPY什么题材的老板们心血一热,砸钱挖人了。这种用商业数据思考的创作,往往难以持久,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数据,而不是一定要做成的精神念力!所以一旦数据失控便难以维系,很多项目和公司做到一半看希望渺茫投资人就抽手解散项目了。

但是,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是用精神来做的,往往不会在乎钱的问题。就算没钱也会用尽办法完成它,《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就是一边拍一边筹钱,痛苦无比,剧组差点就解散的状态下,最终魏胜德导演用尽办法,卖掉房子,四处欠债给支撑完成了,后来电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样的人,在中国这个焦虑的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所以行业是焦虑的,艺术从业者也是焦虑的。我们需要大量的产业才能供应这么多的工作机会给一批批从大学和培训班出来的人才。

顺带一提,这些人才,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像机器一样生产出来的学生和就业者,去适应那些将要被时尚淘汰的审美和题材,一样的技能,一样的思维,一样的将被淘汰的审美,挤破头的在人才市场涌动。那么我们必须要造就更多的时尚美和更多不需要的东西,促使人们大量购买,才能缓解越来越大的工业文明的压力。因此时尚美的作用,由此可见,越是浮夸、越是哗众取宠、越暂时显得高级、越容易淘汰、越容易推陈出新,就越适合工业生产的发展,时尚美,也是有“时”间段的崇“尚”美。

这时候才发现,你我他,都在做一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工业文明环节中的一个门类而已,我们的作品都是适应商业生产的产物,本身的价值就是让游戏漂亮、好开发。让电影直观、好制作……仅此而已。

因此这种美是很浅表的,是很容易被时代淘汰的美。工业文明中是否也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呢?它如何被找到? 《下一章 工业时代的艺术》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