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美国散记: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故居

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故居 谭曙方 下午从纽约出发,穿过费城时已经是万家灯火了。汽车驶进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小镇时,万籁俱静,在车灯的指引下,我们的汽车宛如穿行在黑幽幽的森林之中。

当晚,我居住在一个被树林环绕的旅馆里,走下车来,感觉空气都是湿漉漉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去参观位于镇上的普林斯顿大学。沿途一幢幢位于树林里的孤零零的别墅还在被淡淡晨雾笼罩着,仿佛仍在睡梦中一般。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的名字要比普林斯顿的名字响亮得多,殊不知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评选的2005年全美毕业院校排行榜,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普林斯顿大学曾经6年称冠美国。2008年,普林斯顿在全美排名为综合第一。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有一种说法,整个20世纪就是一个全世界各地学者、研究员从世界各地流入普林斯顿的过程。且不必一一悉数道出该校云集的名流与众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出爱因斯坦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也就足够了。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一瞥 在普林斯顿大学门口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人插肩而过,也大都是一幅装束古典的学究绅士派头。他们穿着修长的大衣,戴着礼帽,皮鞋锃亮,略微低着头一边匆匆走着,一边似乎在思考着人类的什么重大问题。据说按人口及相应的地区计,普林斯顿镇的人在全美是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

就在普林斯顿大学校门的小餐馆里,我吃早餐
时就看到不少大学生一边吃饭一边在餐桌上翻看着厚厚的书本。那种专心致志的样子无形中传递着一种小镇浓厚的文化气息。为我们一行数人开车而来的,是中美合作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毕业生,他如今在纽约一家公司工作。

短短几年下来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小伙子非常喜好国际关系专业,一路上将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危机侃得头头是道。他说,内心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到普林斯顿大学来学习深造自己喜欢的国际关系。去年,他报名了,普林斯顿招生办详细地看了他的资料,并约他做了一次谈话,但结果令他万分遗憾,人家说学校这个专业每年仅招收20余名学生,但报名者是1270多人,而且报考者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经具有此方面深厚的工作经历或其他相关背景。

但可贵的是小伙子不气馁,他仍然要等待并寻找机会。我们到的早了点,位于普林斯顿大学门口大街对面的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还没有开门。一座非常简单的欧式二层小楼,红色的砖墙上雪白的门窗在阳光下异常耀眼。我们只好先去游览美丽幽静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园,而后再来看爱因斯坦故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这位天才的大科学家儿时并不被老师与周围的人看好,但日后的他让全世界为之喝彩。他50大寿的时候,德国政府为他在波茨坦修建了一尊半身铜像,并送给他一套房子和一艘游艇,以表达敬仰之情。

但就在几年之后,他的财产又被全部没收了。此后不久的1930年,他应美国普林斯顿研究院的邀请,前往该院担任数学教授,是该院第一批教授之一。而后普林斯顿成了他度过余生的的幽静之地。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

他曾经说过:“我的幸福秘诀就是——从不指望从任何人身上得到什么好处!”爱因斯坦最珍爱的物品是小提琴与烟斗,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 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他说自己常常在音乐中思考,也在音乐中做着白日梦。谁能说,他的相对论不是驾着音乐想象出来的呢,或者说他的灵感不是来自于音乐的启示呢?从这一点上说,爱因斯坦真是一位在科学与艺术两个轮子上飞驰的超人。

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看似分离,而实质相通,并终归融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真正懂得相对论的人只有12个人。时至今日,研究并试图解释相对论的书籍、论文多得不计其数,但人们多半是只记住了爱因斯坦自己对相对论的形象、艺术的解释:“如果你和一个漂亮的女士一起坐上一个钟头,你会觉得才过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在一个炽热的火炉边坐了一分钟,你会觉得有一小时那么长。

” 武汉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去的教育讲德智体美,现在丢了其中的美。” 丢了美,对社会有什么后果呢?”他说,长期以来,教育重视数理化,好像唯此才是科学,对艺术有所偏废。科学技术是高深的,艺术是浅显的,成了问题的来源。甚至有人认为,左半脑搞逻辑是高档次的,右半脑管形象思维是低档次的。

所以,有的学校就对学生说,你学习不好,就学艺术吧。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学生并不仅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能力与潜能,各种学术与非学术的兴趣,理想与抱负等因素都会纳入其考察范围。普林斯顿大学设有美术博物馆,藏品六万余件,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品都有收集,建馆的首要功能与目的之一居然是给予学生近距离的长期的对世界级美术作品的接触和熏陶————这兴许就是普林斯顿大学为世界培养出众多精英的秘钥呢。

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 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临街而建,一点也不起眼,与左右“邻居”的咖啡馆、小邮局等并列一起,一个贴满了广告启示条子的亭柱与它近在咫尺,这似乎又贴近了爱因斯坦本人身前和蔼友善、谦虚独立的秉性。他临终时遗嘱也非常低调——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有位中国的大学校长在浏览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后感慨地说,在这样的大学校园里怎么会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呢!而我由此却想到了爱因斯坦本人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一本最优秀的教育案例的教科书。2012-11-22晚于太原 普林斯顿小镇上的行人,没准就是一位大师级人物呢。那位咖啡店内的女学生看书的神态与行者似乎有一种对应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一景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长廊 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小小的告示 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 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的“邻居” 笔者2012年1月于普林斯顿大学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