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2, 2012

“不过度医疗”“从容赴死”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当生命无法挽回的走向尽头,你会选择“体面”地离开还是“插满管子”地活下去?因为看过太多经历“临终抢救”患者的痛苦与窘迫,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医生罗点点建立了“不插管”俱乐部,鼓励人们签署“不过度医疗”生前预嘱,倡导患者能够“有尊严地死去”。按照中国传统的做法,作为儿女的应该竭尽全力和所能去抢救父母的生命才对,哪有如此听凭父母大人自己做主慢慢地走向死亡的!这是否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不孝子孙的作法呢?事实告诉我们,完全并非如此,这恰恰是一种最理智最完美的临终关怀和最有尊严的“走”法,这样的选择是对传统的纠正,具有标杆作用,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每个人尽管都想长生不老,但每个人最终还
是会走向那条路。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这一点都是众生平等的,无可选择。

生命不在于活出长短,而在于活出质量和尊严。参透了生死就能学会从容。特别是一些癌症病人,许多亲属对病人采取瞒骗的方法让其进行化疗治疗。即使明知生命不可停留,还是让其进入ICU做最好的治疗。

但这种做法只是暂且延长些许时日,而没有实质性改变,最后的结局还是生命不可挽留。这种普遍的传统做法其实弊端很多。

首先是病人不知情最后才得知真相,是一种不尊重病人的表现。其次是病人会增多痛苦,长期的化疗治疗,变得瘦骨嶙峋,痛苦不堪,还被迫限制了许多自由失去了人生最后的大好时光。其三是浪费掉国家和个人的钱财,拖垮了子女,造成了浪费。

其四是使子女不能安心地工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总之,结局是“人财两空”,病人家属都受连累,又不得不忍受生离死别的悲催无奈。

当生命一旦变得不可挽留,何不过好最后的时光?从容赴死,才能含笑九泉。面对现实,坦然面对,活出生命最后的尊严,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生命开始倒计时,不妨提前“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同亲人朋友一起话别,享受最后的美好,安排自己最有意义的生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有资料显示,有很多外国医生不爱选择被治疗。尽管他们知道病情将会如何演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他们通常也拥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机会及能力,但他们往往选择不。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上帝开启了一扇门,必然会关掉一扇门。不管怎样,终有一扇门你是无法逃避的,既然如此何不顺其自然完美谢幕。关于死亡的走法会涉及到伦理、道德、法律、哲学甚至宗教的命题,不管怎样每一个个体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命运,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最人性最有尊严的活法。一个人一旦知道了自己的真相,不妨提前写好“生前预嘱”,不连累别人,摆脱临终“插管”的折磨,冲脱一系列的世俗樊笼束缚,从容地好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自然规律,不妨选择回归自然,安静地坐在家门口面对绿水青山,平静安详幸福的作别。该吃就吃,该喝就喝,百无禁忌,充分自由,恣意洒脱,安排好身后事,写就了墓志铭,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最大境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